一度跌超10%,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超6400亿元 2025年2月25日,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特斯拉经历了一场“史诗级”股价震荡。其股价盘中一度暴跌10%,最终收跌8.39%,市值单日蒸发8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69亿元),不仅跌破万亿美元大关,更创下近16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一事件不仅震撼资本市场,更暴露了特斯拉在全球市场面临的深层危机。
一、暴跌导火索:欧洲市场“雪崩式”溃败
欧洲市场的销量数据成为压垮特斯拉股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最新报告,2025年1月特斯拉在欧洲仅售出9945辆电动车,同比暴跌45%。其中,德国和法国两大核心市场销量分别骤降59%和63%,与欧洲整体电动车市场37.3%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更致命的是,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8%萎缩至1%,这意味着其正在被本土品牌和中国竞争对手全面挤压。
结构性困境浮出水面
1. 补贴退潮后的需求疲软:随着欧盟逐步取消电动车补贴,特斯拉高价车型(如Model S/X)的性价比劣势凸显;
2. 本土化生产滞后:柏林超级工厂产能爬坡缓慢,导致交付周期长于竞争对手,削弱了市场响应能力;
3. 中国车企“欧洲攻势”:比亚迪、蔚来等品牌通过本地建厂、适配欧洲标准的策略,迅速抢占中端市场。
二、技术光环褪色:自动驾驶神话遭遇信任危机
就在股价暴跌前一周,特斯拉在中国高调推送了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但用户实测结果却引发舆论海啸。社交媒体上大量视频显示,车辆在复杂路口频繁出现误判,甚至出现“幽灵刹车”等危险操作。马斯克曾承诺的“2025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被现实狠狠打脸,市场开始质疑特斯拉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技术瓶颈的连锁反应
软件收入增长停滞:FSD(全自动驾驶)订阅用户增速放缓,直接影响特斯拉“硬件+软件”的盈利模式;
监管风险升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扩大对Autopilot的调查范围,可能引发巨额召回;
投资者信心动摇:摩根士丹利指出,特斯拉估值中约60%建立在自动驾驶预期上,技术遇挫直接冲击估值逻辑。
三、全球围剿:新旧势力的双重绞杀
特斯拉的危机不仅源于自身,更来自竞争对手的全面围猎。
中国军团强势崛起
比亚迪凭借成本优势和垂直整合能力,在欧洲市场单月销量突破3万辆;蔚来、小鹏通过换电技术、智能座舱差异化体验,在高端市场蚕食Model 3/Y份额。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与赛力斯联合开发的智选车型,已在中国市场实现对特斯拉的销量反超。
传统车企绝地反击
大众集团ID系列电动车单季度交付量首破50万辆;丰田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提前至2026年,直指特斯拉4680电池的技术软肋。这些老牌巨头的转身速度远超预期。
四、马斯克困局:从“钢铁侠”到“风险因子”
华尔街分析师将此次暴跌部分归因于“马斯克风险”。这位曾被视为特斯拉最大资产的CEO,如今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担忧焦点:
精力分散:SpaceX星舰项目屡次爆炸、X(原推特)持续亏损,马斯克公开承认“每天仅有5小时处理特斯拉事务”;
决策争议:Cybertruck因产能问题延期交付,定价过高的Semi电动卡车被客户取消订单;
领导力质疑:多名核心高管离职,包括动力总成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暴露出内部管理裂痕。
美国银行在评级报告中直言:“特斯拉的市盈率高达112倍,但支撑高估值的叙事逻辑正在瓦解。”
五、生死突围:特斯拉还剩几张底牌?
尽管危机四伏,特斯拉仍握有不可忽视的竞争优势:
1. 成本控制能力:上海超级工厂单车生产成本已降至2.8万美元,仍为全球最低;
2. 能源生态布局:储能业务同比增长135%,Megapack订单排至2027年;
3. AI芯片突破:Dojo超算中心即将投产,或大幅提升自动驾驶训练效率。
然而,短期内的生存法则已清晰无比:
价格战再升级:分析师预测Model 3/Y或降价15%以清库存;
产能向储能倾斜:将部分汽车产能转为生产储能设备,缓解现金流压力;
技术路线调整:可能暂缓Robotaxi计划,聚焦L3级自动驾驶落地。
一场关乎生存的“极限压力测试”
一度跌超10%,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超6400亿元 特斯拉的暴跌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剧变的缩影。当技术红利消退、竞争进入拼刺刀阶段,即便是行业领头羊也必须直面血淋淋的丛林法则。马斯克需要证明,特斯拉不仅能造出颠覆性的产品,更具备穿越周期的生存智慧。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场风暴或许正是挤破泡沫、孕育新生的开始。
猜你喜欢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年健康网 电/讯"或带有百年健康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百年健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