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多痰”,这是每个中医研究人员都听过的词,那痰到底什么呢?其实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广义的,一个是狭义的,狭义的就是我们嘴里吐出来的痰,实实在在的东西。广义的就是一个概念,津液积聚、停留了,这种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就是广义的痰,我们先看看“痰”形成的原因:
一个人形成痰湿体质,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因为体内的正气不足,不能代谢多余的水分,最后形成湿气。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喝的水太多,液体摄入的过多,或者吃了过多含水分太多的东西。其中还一点就是吃的太好了,油腻的吃的太多。其实我们现在的饮食不太正常,就像我们经常去和朋友聚餐,都会用好吃的来招待你。本来我你的营养过剩,脾胃运化能力就差,吃这么多油腻的,更加代谢不出去。这些东西吃进去以后,就和体内的湿气相结合,容易形成了痰湿。所以说现在痰湿体质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应酬多的人。
“痰”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水――津液――湿――痰,这样的过程。水进入胃,变成营养津液,津液停留不动就形成了湿,湿停留不动就成了痰。痰的治疗难度是最大的,书上形容“痰如油漆”,粘在那里,很难去掉,要一点一点的把这个痰给消掉,所以叫做“化痰”、“消痰”、“涤痰”,要反复的磨,一点一点的让这个痰减少掉。
比如身上长了个肉疙瘩子,西医说这个是一个脂肪瘤,中医却把这个疙瘩叫做痰核,所以说痰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痰湿很难去除,但是形成却很简单。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懒了,吃饭有外卖,出门有车子,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这就让人们忘记了自然界的规律,人也缺乏运动,不知不觉的就让人变成了痰湿体质!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胆的疾病往往能损伤脾胃,现代很多习惯都非常的伤肝,如不吃早餐、熬夜、生气、吃夜宵等等,由肝胆之疾病传导之脾胃,脾损伤了,运化失调,则生出湿邪、痰邪。
特别是现在很多女性出现了肥胖的情况,其实多是痰湿引起的,越胖越不想动,越胖越想睡觉,恶性循环。
对付痰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运动,注重饮食,调节好自我生活习惯。
下面4个方法是我们痰湿体质人群在平时养生中需要注意的:
1、注重饮食
有痰湿就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可以吃一些偏温燥的食物,如:荸荠、枇杷、大枣、扁豆等等,吃饭不要吃的太饱,水果也不要吃的太多,饮食尽量注意清淡。
2、多晒太阳
痰湿的人平时可以多晒晒太阳,阳光能够散寒气,振奋阳气。
3、健脾胃、祛痰湿
平时可以用一些草药来调理,如白芥子、陈皮、党参、白扁豆等等
4、穴位按摩
平时可以按中脘、关元、水分等穴位,也可以用艾灸来灸这几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