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对二阳做出回应,可能有比较长的长尾效应,最近以来,“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咽炎患者增多”等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和流行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二阳”病例增多了吗?再次感染的风险有多大?
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和国家卫生委组织的多位专家作出了回应。
张文宏:“二阳”不必紧张
针对网络上“二阳”人数增加的声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去年新冠感染高峰已经半年了,上一轮感染人群的保护抗体逐渐减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抗体。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免疫屏障依然存在。最近的“第一阳”、“二阳”的增加符合病毒传播的规律。预计这波感染的高峰不会很高,“二阳”的症状会相对较轻。但是,如果病毒有较大的变异,症状可能会稍重,感染的发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波“二阳”的高峰远低于第一波,但宽度相对较宽,也就是说,它有较长的长尾效应。医疗资源没有运行,公众不必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免疫力下降时,仍有第三次和第四次感染的可能性。
大规模疫情不太可能发生。
报告的病例大多是轻症
最近发烧的病人数量增加了吗?“二阳”病例增加了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御办公室研究员王丽平表示,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接报告系统的监测数据,自4月中下旬以来,国家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过去一周里,上升趋势有所放缓。发热诊所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的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中的绝大多数确诊病例都是轻度疾病。
5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护士为儿童采血。图片来源:新华社
专家总体判断认为,未来部分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持续增加的可能性,但我国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疫情,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产生明显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胡必杰认为,与一个月前相比,最近接受治疗的发烧患者数量有所增加。经检测,新冠阳性病例所占比例不大,其中大部分为轻度疾病。
从治疗情况来看,最近的发热患者大多是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然而,在过去的1到2周里,二次感染的比例增加了。
重点群体保护要“前进”
那么,谁应该特别注意保护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集中在上呼吸道,无论是第一次感染还是第二次感染。去年年底,大量人感染后,仍有有效保护。因此,即使再次感染,症状一般较轻。目前,我国大量人仍有保护抗体。即使是二次感染,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相对较短,严重病例较少。
目前,预防工作应注意以往未感染的人群,特别是未接种疫苗、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建议高危人群始终注意个人保护,尽量避免感染。一旦这类人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应及时筛查,确定新冠病毒感染后第一次就医。早期抗病毒治疗和及时氧疗对降低严重风险非常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症状普遍轻于第一次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喉咙痛。有点轻微咳嗽,只有少数人可能咳嗽持续很长时间,一般来说,这些发烧的人,主要是去年12月,今年1月,这一波大疫情他们没有感染,应该说他们是第一次感染,但最近这是一两周,我们也看到这是过去感染,这次有第二次感染。
65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或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严重。因此,一旦这类人发烧,特别是家庭成员或周围人明确新冠感染,及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
XBB已成为主要流行株 致病性无明显变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研究员陈操表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初,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海外输入病例占95.6%,与全球情况基本一致。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性没有明显变化。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认为,随着XBB系列变异株的持续输入,以及人群抗体水平的逐渐下降和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的增加,一些地区的疫情水平略有上升,这也符合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动流行的规律。
近年来,发热门诊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与4月份的流感高峰期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新冠疫情发展相对缓慢,流行曲线相对平坦。根据监测结果的综合判断,新冠疫情不太可能大幅反弹。
科学保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普通人“二阳”后如何对症治疗?如何做好科学保护?
在这方面,北京中医药医院院长刘青泉说:“大多数人免疫力正常,感染新冠病毒不需要恐慌,症状治疗。目前,从临床角度看,新冠病毒感染后人群整体症状较轻,许多患者以喉咙痛为突出症状,从中医是风热感冒加一些“湿”或“干”的特点,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清风解表、清喉型中药。
在预防方面,公众可以坚持个人保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频繁通风和洗手,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果你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你应该避免工作和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息,待完全康复后再工作和上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上呼吸道和喉咙是人体的门户,无论是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还是细菌感染,都可能导致喉咙痛。应注意识别、区别对待、症状标准化治疗。
张文宏对二阳做出回应,可能有比较长的长尾效应,同时,坚持手卫生、频繁通风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传播风险,防治各种传染病。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年健康网 电/讯"或带有百年健康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百年健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