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给沙漠戴上“绿围脖”今天是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全球宣传的主题是“修复土地释放机遇”,中国宣传的主题是“科学治理沙子,造福人民”。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继续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加快“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3.65亿亩荒漠化土地治理任务,禁止保护面积2794万亩。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坚持依法治沙、科学治沙、工程治沙、产业兴沙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路面。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完成了四个调查期。沙尘危害得到有效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我国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成为全球绿化贡献最大的国家和荒漠化防治国际典范。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历史性转变。工程区保留造林面积4.8亿亩,治理衰退草原12.8亿亩,治理水土流失6.7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有效控制了61%的水土流失面积,有效保护了4.5亿亩土地。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向西移动300公里。特别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施重点工程369个,完成各项建设任务1亿多亩,三大代表性战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东部歼灭战区完成建设任务1422万亩,科尔沁沙再现草原风光;中间战区完成建设任务4776万亩,黄河“几字弯”呈现“金沙蓝海绿洲”美丽画卷;西部阻击战区完成建设任务3970万亩,塔锁边绿色防护带初步建成,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色围巾”。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给沙漠戴上“绿围脖”中国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扎实开展国际合作,与《公约》秘书处在中国建设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支持推进中国荒漠化防治“一带一路”,建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与韩国、蒙古、俄罗斯建立东北亚荒漠化防治、土地退化和干旱网络。中国馆在《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成立,展示了以“三北”工程为代表的荒漠化综合防治成果和经验措施,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的规划和智慧。《公约》秘书处三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年健康网 电/讯"或带有百年健康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百年健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