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眼睛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清晨醒来查看手机信息,到白天对着电脑屏幕忙碌工作或学习,再到夜晚沉浸于电视、平板的精彩内容,眼睛几乎一刻不停歇。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口数量持续攀升,近视问题愈发严峻。2024 年武汉市健康第一课聚焦 “科学用眼,‘视’关重大”,无疑为我们敲响了保护视力的警钟。掌握科学用眼方法,成为我们守护眼睛健康、点亮 “睛” 彩视界的关键。
把控用眼距离,筑牢护眼防线
合适的用眼距离是预防近视的基础。无论是阅读书籍、书写作业,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要确保眼睛与目标保持恰当距离。阅读时,眼睛与书本应维持在 33 厘米左右,遵循 “一尺一拳一寸” 原则,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 33 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约 10 厘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约 3 厘米) 。在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距离最好大于 50 厘米,且视线微微向下,屏幕中心位置在眼睛视线下方 10 厘米左右为宜。距离过近,眼睛需过度调节焦距,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发近视。例如,很多孩子在写作业时趴在桌上,眼睛离书本过近,长此以往,视力便会逐渐下降。保持正确用眼距离,能有效减轻眼睛负担,为视力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
养成良好习惯,呵护眼睛健康
良好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切勿在走路、乘车、吃饭、卧床时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在晃动的环境中,眼睛与书本、屏幕距离不断变化,光线也不稳定,眼睛需频繁调整聚焦,容易疲劳,增加近视风险。长时间用眼后,一定要适时休息,每持续用眼 40 分钟左右,应起身活动,向远处眺望 5 - 10 分钟,让眼睛得以放松。比如,学生课间休息时,望向窗外远方的绿树,能缓解眼睛的紧张状态。此外,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也不可或缺,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 15 分钟,每天累计不超 1 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 30 - 40 分钟后,同样要休息远眺放松 10 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时间应越短,避免眼睛长时间受电子屏幕蓝光刺激。
优化用眼环境,打造舒适空间
适宜的用眼环境能为眼睛提供舒适的 “工作条件”。学习、工作的场所应保持充足且均匀的光照,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白天,书桌尽量放置在采光良好的位置,充分利用自然光,但要防止光线直射桌面;夜晚,除开启台灯,室内还需有适当背景辅助光源,减少明暗差。台灯要选择有灯罩的,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避免光源直接照射眼睛产生眩光。例如,孩子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写作业,眼睛需费力视物,易产生疲劳感;而在光线过强的环境下,眼睛也会因受到过度刺激而不适。此外,室内温度和湿度也要适宜,过于干燥或闷热的环境会加重眼睛干涩、疲劳等症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我们领略世间万千美好。通过 2024 年武汉市健康第一课,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用眼的重要性。从把控用眼距离,到养成良好习惯,再到优化用眼环境,每一个科学用眼的方法都是对眼睛的悉心呵护。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将科学用眼融入日常生活,用明亮双眸点亮精彩世界,拥抱清晰、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年健康网 电/讯"或带有百年健康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百年健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