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也要被“卡脖子”了吗 甜蜜生活背后的战略困局 食糖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摆在你家厨房里的那袋白糖,可能也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每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的第一部分第一节,通常都是聚焦重要农产品供给,尤其是三大主粮的生产供给。
而自去年起,糖料的生产开始跻身文件内容的前列,今年2月23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糖料稳产提质”。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我国食糖每年存在三分之一缺口。而比缺口更应该引起警惕的是缺甜菜种子,这是制约我国食糖产量的一大关键因素。
近日,全国两会期间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种子依靠国外进口,极端情况下会威胁我国糖业安全。
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具体到用于机械化精量播种的遗传单粒种,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99%。
自给率低于红线
年轻人天天喊着低糖减糖无糖,但中国却是全球第二大食糖消费国和第一大食糖进口国。
数据显示,我国食糖消费量自2011年的1358万吨增至2024年度的1550万吨;食糖进口量从2018年的278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567万吨,之后虽有下降,但近五年进口量均值为490万吨,仍居历史高位水平。
受此影响,我国食糖对外依存度从2018年的18.4%增长到2024年的28.1%。
但若考虑糖浆、预混粉进口折糖——2024年中国累合计进口糖浆和预混粉236.6万吨,同比增30.2%,折算白糖量172.3万吨;2024年食糖进口和糖浆、预混粉进口折糖计为607万吨,同比增14.8%,对外依存度则增至39.2%。
食糖既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也是食品、饮料、制药、化工等120多个行业门类的基础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早在1960年,我国就已经正式将白糖与粮、棉、油列为同等重要的战备物资。2020年以后,我国专门设定了70%的食糖自给率。
但食糖缺口仍有扩大风险。
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和国际相比差距较大,2023/2024年度为11公斤,是全球人均消费的46.3%、欧洲的29.4%、亚洲的54.7%。这意味着食糖消费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国内糖料产量却在减少。我国糖料作物有两大类,分别是甘蔗和甜菜。2018年至2023年,中国糖料面积从2434万亩降至2122.7万亩,下滑12.8%;同期糖料产量从11937万吨降到11376万吨,降幅4.6%。
在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白晨看来,白糖进口量不能再扩大了。
白糖也要被“卡脖子”了吗 甜蜜生活背后的战略困局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际糖料市场本就处于紧平衡状态,最近三年更是连续“缺糖”。据国际糖业组织(ISO)预估,2024/2025年度全球食糖产量为1.7907亿吨,消费量为1.8158亿吨。“国内需求如果持续增加,国际上未必会有那么多糖供中国用。”
猜你喜欢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年健康网 电/讯"或带有百年健康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百年健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